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常常发生:2003年,禽流感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严重暴发;2009年,“甲型H1N1流感”席卷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2013年,H7N9病毒从禽传到人。传染病的频繁发生,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伤害到人类的健康。我们来看看这些传染病究竟有多可怕,让我们一起寻找对策吧!
一、传染病暴发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有的传染病有几个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空气传播:病人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将黏液、飞沫喷到空气、尘埃中,被易感者吸人体内,引起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水或食物传播:常见于肠道传染病。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被人食用后引起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接触传播:既可传播肠道传染病,又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人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引起传染病,如狂犬病等。
•节肢动物传播:如蚊子、白蛉等作为中间媒介传播疾病。
•血液及其制品传播:通过注射、输液(血)、针灸或一些血液生物制品的应用引起传染病,如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经土壤传播:一些传染病病原体的芽孢在土壤中生存,当人与被污染的土壤接触时,这些病原体就进人人体,引起传染病,如破伤风、炭疽等。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如风疹、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传染的人群。
二、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从医院出来、外出回家、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钱币后都应当洗手;不随地吐痰;家中常开窗通风;流感盛行时,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多锻炼身体;打喷嚏、咳嗽时遮住口鼻;出现感冒症状立即就医,注意隔离。
三、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
•这类传染病包括:水痘、麻疹、结核病、上呼吸道感染、头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等。
•经常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经常洗澡,换洗衣物,保持头发清洁卫生。
•不要用手挖鼻孔,不要用手或不洁净的毛巾或纸巾擦拭眼睛。
•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毛巾、梳子、餐具等个人用品。
•将痰吐在纸巾上,并及时丢人垃圾桶,或者吐到马桶中,并及时冲洗马桶。
•每天开窗或用换气扇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如果出现咳嗽、打喷嚏、发烧等呼吸道症状,应该立即戴上口罩,并尽快去医院检查。
•生病后,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四、通过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
•这类传染病包括:痢疾、甲型肝炎、伤寒等。
•饭前便后要使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
•在生吃瓜果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干净再吃。
•海鲜和肉类食物一定要煮熟再吃。
•食品外表出现腐烂或有奇怪的味道时千万不要食用。
•吃剩下的食物一定要放人冰箱冷藏,隔夜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后再吃。
•生、熟食物要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和刀具。
五、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
•这类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艾滋病、淋病、梅毒等。
•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
•不要与他人共用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管等。
•不要靠近毒品。
•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青少年不应该过早发生性行为。
•使用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六、通过动物和蚊虫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
•这类传染病包括:疟疾、登革热、鼠疫、乙型脑炎、人禽流感、狂犬病等。
•与鸡、鸭、鹅、猫、狗、鸟等小动物接触后,一定要立即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
•不接触野生动物,不饲养野生宠物。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都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是野生动物。
•与猫狗等宠物玩耍时,要防止被它们抓伤或咬伤,一旦被抓伤或咬伤,要立即清洗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就医治疗,接种疫苗。
•不要接触禽鸟、猫狗、鼠类的粪便,一旦接触后,要立即洗手。
•不要接触死亡的或者可能患有传染病的动物。
·不吃没有煮熟的鸡蛋和肉类。
•不吃受到鼠类等污染的食品。
•保持生活环境清洁,远离传染病流行疫区。
七、安全用药常识
•服药时间:“一天三次”指的是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三餐之后;“空腹”指的是饭前l小时和饭后2小时服药;“顿服”可不是说每顿饭后服药,而是指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饭前服”则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后服”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睡前服”指的是睡前15~30分钟服用,而且服用后不能立即卧床。
•送服饮品:送服饮品最好是白开水,不能用茶、酒、奶、果汁、可乐等饮品送服,因为这些饮品中的部分成分会与某些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该药物药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