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将面临许多预知的和未知的风险。一旦灾害事故发生,专业的救援力量很难在第一时间到达每个人需要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事实证明,自我防护、互相救助是灾害发生第一时间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受灾者自己往往也是灾害发生时的第一救助者。
一、掌握急救知识,学会自救互救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轻微的出血(如皮肤擦伤、浅小的切割伤等)通常会自行止血,清洁伤口后,用创可贴盖住即可,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对于大量的外出血则需要紧急处理。外出血的压迫止血方法:
•先检查伤口内有无异物,如果有小的异物需要先将异物取出。
•将敷料(干净的纱布块、手帕或其他布料)覆盖到伤口上,用手直接压迫止血。压迫必须是持续的。
•如果敷料被血液湿透,不要更换,再取敷料在原有敷料上覆盖,继续压迫止血。
•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可以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如果肢体允许活动),一般应高于心脏的水平,这样做可以减少出血。
包扎的常用方法:
•包扎不仅能够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减轻疼痛,还能在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的时候,固定受伤部位,所以包扎在救护患者时经常用到。
•常用的包扎用品有三角巾、绷带、纱布垫等。包扎用品应该清洁、柔软、易吸水。在没有专门的包扎用品时,可以就地取材,找到干净的毛巾、手绢、衣物、口罩、领巾等临时代替。
•常用的包扎方法有:用绷带螺旋包扎、用三角巾包扎等。
用绷带螺旋包扎的方法适合于包扎患者的四肢,操作步骤如下:
•在受伤处盖一块敷料(纱布垫或布垫)。
•将绷带在敷料的下方由内向外缠绕,把绷带固定住。
•将绷带从下向上螺旋包扎,每向上绕一圈时,遮盖前一圈绷带的2/3,露出1/3。
•把敷料完全遮盖后,将绷带重复绕一圈,在肢体外侧(上肢大拇指为外侧,下肢小脚趾为外侧)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绷带。
用三角巾包扎的方法适合于包扎头部,操作步骤如下:
•让患者坐下,在受伤处盖一块敷料。
•把三角巾的底边叠成两横指宽,围在患者的前额眉毛上边,再把三角巾的顶角拉到患者的头后面。
•把三角巾的两端从患者的耳朵上边向后收,在头后面枕骨下交叉,再绕回到前额中间打结。
•把头后面三角巾的顶角拉紧,再塞到两端交叉处的里边。
在包扎的时候要遵守以下要求: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松不起作用,过紧会阻碍血液流动。
•不可用手触摸伤口,也不可触摸包扎用品与伤口接触的一面。
•不可对着伤口说话或咳嗽。
•肢体包扎完成后,要按压一下受伤一侧的手指甲或脚指甲,检查血液循环是否正常,如果按压后指(趾)甲不能很快恢复红润,仍然苍白,就说明包扎得过紧,需要重新包扎,以既能止血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为患者包扎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应戴塑料或橡胶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