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演练有必要

【学习目的】家长带领孩子训练地震逃生技能

    地震和日常所见的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绝大多数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强烈的突发性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地震防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技能,也是我们在地震来临时保证自身安全的最好办法。

   

    一、防患未然

    ·平时参加学校的防震演练。

    ·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

    ·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

    ·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品。

    ·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火,等等。

    ·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单、学校班级信息、通讯号码等,知道确切血型的要写明血型。

    ·做好应对震后受灾情况的身心准备。

 

    二、化险为夷

    1、在室内遇到地震时的避险措施有:

    ·地震发生后到建筑物倒塌,一般有十几秒左右的时间,如住在平房或楼房一、二层,可利用这段时间迅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

    ·可以迅速躲进卫生间,这里面积小,管道多,承载力较强,还有水源。因厨房有煤气管道,地震可能会造成煤气泄漏,所以最好不躲在厨房。

    ·躲避时应蹲下,头部尽量靠近墙面,可利用被褥、枕头、书包等保护住头部。

    ·如在车库里,要蹲在两车之间,不要躲在车内。

    ·如在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要听从老师或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或躲避在牢固的物体旁。不要慌乱奔跑,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2、在室外遇到地震时的避险措施有:

    ·迅速跑到空旷的场地蹲下。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地震,不要慌乱跳车,要在震后有序撤离。

 

    三、震后自救

    遭到埋压时的自救措施有:

    ·保持镇静,鼓励自己,坚信能脱离险境。

    ·没有必要时不大声呼救,尽量保存体力。可用砖石或铁具敲打身旁物体(如水管等),让外界听到。

    ·设法寻找水和食物,尽量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若埋压者周围有一定的空隙,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搬动物品时千万注意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四、听从指挥,到应急避难场所躲避

    ·应急避难场所是人们为了能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修建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独立供电、应急消防、应急避难、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在城镇周边的公园、绿地、广场等空旷安全地带。应急避难场所及其周边设有明显的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标志和应急避难功能分区标志。

 

    五、注意事项

    ·保持镇定,从容分析你的具体情况。

    ·帮助受伤的人,必要时给予急救。

    ·检查火源,如有可能应立即把火扑灭。

    ·在未确定煤气是否泄漏之前,不要划火柴或用其他明火,也不要开启电灯和带电装置。

    ·不要触摸电力线或与其连接的物体。

    ·除呼救或报告严重紧急事件(医疗、火灾、犯罪)或是执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外,不要用电话,以免妨碍紧急的救援工作。待紧急事件完全解决了,再与亲友联系,让他们知道你是安全的以及所处的地点。

    ·穿上结实的鞋子,以免受破碎玻璃和其他尖的碎片伤害。

    ·把危险的、散落的物品(如化学品、汽油等)清除干净,并告之他人。

    ·关注媒体有关地震和灾害的情况的报告。

    ·对余震要有所准备。

    ·进出被破坏过的建筑物或在其周边活动时,要特别谨慎。

 

    六、遇到次生灾害

    1、在室内遇到火灾: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设法隔断火源。

    2、在野外遇到水灾: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迅速离开桥面。

    3、遇到毒气泄漏: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时,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向逆风方向跑;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不要使用明火。